基因编辑技术开辟球虫疫苗研发新路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寄生虫与生物媒介控制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了一种“减毒不减产”的转基因球虫株,展现出优异的疫苗应用潜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

面对耐药性挑战,对球虫病的免疫预防虽已成主流,但传统活疫苗因存在毒力返强风险而应用受限。基因编辑疫苗凭借其精准调控成为研发新方向,而球虫遗传操作复杂、致病机制不清等问题,制约着高效疫苗抗原的筛选,是当前研发面临的核心瓶颈。
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构建了稳定过表达微线体蛋白的转基因球虫株。与亲本株相比,该虫株在致病性显著降低的同时,繁殖能力提升61.0%。免疫攻毒试验证实其具有优异的免疫保护效果。该研究揭示了微线体蛋白调控球虫的多种表型,证实了通过精准调控关键蛋白表达可实现球虫“减毒不减产”,获得兼具低致病性、高免疫原性与良好繁殖性能的候选疫苗株。该研究成果不仅为开发新型球虫病疫苗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路径,其建立的基因编辑与表型评估体系也为其他顶复门原虫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