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政策法规

关于印发《通辽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8-06 作者:佚名 来源:通辽市农牧局

  

  通农牧发〔2023〕224号签发人:邱 军

  

  关于印发《通辽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

  

  各旗县市区农牧局,奈曼旗、库伦旗农牧和科技局,开发区农牧林业水务局,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提高大豆、玉米等主要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23〕31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制定了《通辽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通辽市农牧局

  2023年6月27日


  

  

  通辽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

  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30年)

  

  为着力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夯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技术支撑,进一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的通知》(内农牧种植发〔2023〕316号)精神,结合通辽市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要求和生产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主线,以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为引领,以持续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水平为目标,以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为动力,突出大协作攻关、优机制推广、强政策支持、整建制推动,促进全要素补齐短板、全环节融合打造、全领域带动提升,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尽快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二)行动原则

  ——突出关键作物,分层次推进。按照产需形势、单产潜力,采取分层次推进的方式,第一层次是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玉米、大豆两个作物,作为本轮单产提升的工作重点,率先启动行动,力争尽快实现突破;第二层次是产能提升有需求的水稻结合实际统筹推进实施。

  ——突出技术集成,早见效见长效。立足当前,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着眼长远,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关键农机装备、合成药物、耕地质量、农业节水等领域,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

  ——突出力量集聚,补齐短板弱项。发挥行政推动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支持,科研、教学、推广全程参与,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集约项目、加大投入,形成推进单产提升的工作合力,着力破解良种选育、地力提升、农机研发、主体培育、产后加工等瓶颈。

  ——突出示范带动,促进均衡增产。坚持整建制推动,立足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统筹兼顾主产区和非主产区、高产区和中低产区,明确不同区域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打造示范基地和优势产区,将中低产区提升为高产区、高产区打造成标杆区,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突出绿色高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与增产结合、节本与增效兼顾、产量与品质并重,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节水节肥节药、立体复合种养等绿色高效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二、行动目标

  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按照“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的工作打法,由点到面、由片到县,全要素集成、分作物实施、整建制推动,带动大豆单产每年提高2-4个百分点,玉米、水稻单产每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到2030年全市粮油等作物平均单产提高10%以上,保持全区前列,稳固粮食生产主产市地位。

  ——2023年。率先打造6个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平均亩产比通辽市水平高10%,力争带动全市平均亩产提高2-5公斤;率先打造2个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旗县、平均亩产比通辽市水平高10%,力争带动全市平均亩产提高5-10公斤,单产提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030年。通过高产多抗优质品种的更新迭代、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应用、农艺农机良田良制的融合配套,推动实现大面积均衡增产,力争全市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40公斤,比2022年提高21公斤、增幅4%;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54公斤,力争达到175公斤,比2022年提高21公斤以上、增幅16%以上;稻谷平均亩产达到562公斤,比2022年提高21.6公斤、增幅4%。

  三、技术路径

  立足本地区主要作物和种植制度,科学搭配品种,合理安排茬口,优化种植制度,落实关键技术,实现高产稳产。在此基础上,突出不同地区、不同环节生产特点,明确不同作物的技术路径。

  (一)玉米。重点是“耐密品种推广、合理密植、精准导航播种、增施有机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籽粒直收、秸秆还田等”,提高种植密度、出苗整齐度和籽粒成熟度,稳步提升全市玉米产量。

  在品种上,选育推广耐密植、抗倒伏、脱水快、宜机收高产品种,短期内将种植密度普遍提高到4500—5000株,利用5-10年提高到6000株左右。用好看禾选种平台,筛选适宜不同区域的耐密、高产、抗性强,适宜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的品种。加快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大面积推广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品种。

  在技术上,有灌溉条件地区重点推广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水肥一体化、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旱作区重点推广秸秆覆盖免少耕、抗旱坐水种等技术,配套秸秆还田、精准导航播种、增施有机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籽粒直收等技术,推动合理增加种植密度,种植方式实现标准化和机械化,提高单产。病虫防控上,重点防控玉米螟、粘虫、双斑萤叶甲、大小斑病等病虫害。

  (二)大豆。重点是“合理轮作避重茬、商品种子包衣、精细机播增密度、生物育种产业化”大幅提升大豆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重点筛选和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多抗、耐密宜机收品种;加强株型改良,选育推广小叶小粒、耐密品种,推动适宜区种植密度提高2000-5000株;加快遴选推广耐荫耐密、抗倒抗杂草品种,支撑复合种植加快发展;积极推进生物育种技术应用,选育推广高油高产、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品种。

  在技术上,重点推广浅埋滴灌等栽培技术,配套根瘤菌接种、叶面肥喷施等增产技术措施,推进粮豆合理轮作。病虫防控上,抓好根腐病、食心虫等病虫害统防统治绿色防控。

  (三)水稻。重点是“集中育秧、机械插秧、节水灌溉、侧深施肥、一喷多促”等,稳步提升单产水平。

  在品种上,科左后旗主产区重点选育推广高产、抗倒伏、抗稻瘟病的优质品种。

  在技术上,集成推广智能催芽、大棚育秧、机械插秧、测土配方施肥、侧深施肥、控制灌溉等关键技术,重点示范推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技术模式。病虫防控上,重点抓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潜虫蝇、干尖线虫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

  四、重点任务

  按照“摸清底数、抓住关键、强化支撑、量化目标”的要求,聚焦“当年见效、措施配套、支撑保障”三类重点任务,分层次推进落实,确保2023年取得明显成效,打牢中长期单产持续提升基础。

  (一)突出关键要素,尽快落地见效

  1.围绕“良种”,加快品种选育推广。结合看禾选种、优质高效增粮等项目实施,加强现有品种对比筛选,遴选推广一批单产潜力大、高产抗逆强、稳产易种植的品种。依托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主推品种推广更新换代,重点推广耐密高产玉米、高油高产大豆等品种,加快提升商品化供种水平。加快玉米、大豆等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挖掘优异基因和种质。充分利用转基因、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积极推进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育种联合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研发。加快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和耐除草剂大豆品种的产业化应用。优化品种试验和展示评价推广,持续扩大玉米、高粱等种子繁育基地面积。支持建设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2.围绕“良法”,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立足各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以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为重点的主推技术展示示范,加大技术补助力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加快熟化优化的高产高质高效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依托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组织粮油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发挥通辽市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和产业技术体系作用,组织相关专家开展前瞻性技术试验示范,明确重点作物和重点区域,加快技术熟化和本地化,着力破解粮油生产技术瓶颈,为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组织相关作物专家,全面梳理单产提升面临的短板弱项,分区域分品种形成问题清单,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梳理集成攻关,形成一批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

  3.围绕“良机”,强化装备技术支撑。因地制宜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耕地深松等用地养地结合型机械化技术,提升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引导农民购置使用高性能播种机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及高效低损联合收获机械等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快推广高效植保机械、绿色烘干设施装备。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抓实机收减损,确保正常作业条件下粮食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现行标准以内。

  4.围绕“良制”,加强耕作制度创新。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推进用地与养地作物合理轮作和倒茬,解决大豆重迎茬、玉米连作障碍等制约单产提升的耕作制度问题。因地制宜发展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和光热资源利用率,着力提升间套作单产水平。

  (二)落细配套措施,夯实增产基础

  5.聚焦“创高产”,开展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依托绿色高产高效行动、优质高效增粮示范行动等项目,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示范,在主产区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品种对比筛选、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指导服务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围绕玉米和大豆等作物,组织开展高产竞赛,鼓励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国有农场等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新模式、打造一批示范方、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6.聚焦“减损失”,强化防灾救灾减灾。立足我市气象灾害类型和发生特点,重点加强干旱、低温冷害(倒春寒、早霜)、高温热害(干热风)、洪涝(渍害)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制定发布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方案,科学应对灾害发生,促进灾后恢复生产,减轻灾害损失。针对各地不同作物病虫害发生规律,重点加强玉米螟、大豆根腐病、水稻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控,做好监测预警,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三)强化支撑保障,促进持续增产

  7.聚焦“良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综合实施采取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农田输配电、管护利用等工程,加快健全农田灌溉排水设施体系,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优化农机作业条件,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结合本区域耕地质量、耕作制度、生态环境、生产条件,采取合理轮作、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全面培肥地力措施,重点推广农田智慧施肥、盐碱土改良、黑土退化阻控等关键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构建肥沃耕作层,夯实单产提升基础。

  8.聚焦“强素质”,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支持大型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开展大豆玉米单产提升技术集成入场入社活动,为粮油类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增产方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建社企对接乡村服务站,承担单产提升示范观摩、巡田指导等产业链分工。配合自治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举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豆玉米单产提升专题班,开展培训。实施“千员带万社”行动,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服务体系,设立粮油产业辅导员,为粮油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支持服务主体围绕粮油作物生产的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收获等关键环节开展社会化服务。

  9.聚焦“产业链”,推进产业化经营。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强镇,主产区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专用原料基地,带动农户提高粮食油料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粮油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分工协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带动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强化粮油加工专用设备研发与应用推广,切实提升粮油行业加工水平和综合效益。集成推广减损增效、提质减排的加工技术与装备,推动粮油加工环节减损增效。

  五、工作机制

  (一)协调推进机制。坚持“部级总牵头、省级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原则,在具体工作中行政主导、部门主抓、行业主推。整合系统力量,通辽市成立工作推进组,主要负责同志牵头,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格局。

  (二)专家领衔机制。每个作物由自治区双首席专家负总责,市县均组建专家团队,实行全过程、全环节联合攻关指导。建立“专家+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模式,确保做到“一县一团队、一乡一专家”,打造科研和农技人员与实施旗县紧密联结机制,提高关键环节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三)联合攻关机制。坚持大协作、大联合、大攻关,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由通辽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头,引进国内科研院校,组织全市农业科研机构力量,集中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机装备、防灾减灾、信息化等各方面科研团队,开展单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成配套高产技术模式,加快突破制约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提升的“卡脖子”问题。

  (四)考核评价机制。将各地单产提升情况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对提升效果明显的给予加分奖励。对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单产提升行动中成效显著的旗县,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专家和种粮大户等给予适当表扬,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进行通报。在安排相关项目资金时,对单产提升明显的地区给予倾斜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动真格、出实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将粮油单产提升作为全年工作重点任务来抓。通辽市农牧局成立工作推进组,负责指导各地推进粮油单产提升工作。各旗县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加强领导,强化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基层农技推广、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等现有渠道,创新项目实施方式,将促单产提升主要技术、任务作为资金重点支持内容,钱向一处投、劲向一处使,加大对整建制推进县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的支持力度,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尽快见效。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沟通协调,并引导地方政府同步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形成国家、自治区和地方共同支持单产提升行动的合力。

  (三)强化督促指导。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对粮食油料单产提升行动开展指导服务,确保技术落实、任务落实。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生产全过程指导,切实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各类新媒体,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典型示范等方式,宣传粮食油料单产提升行动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氛围。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重大活动时,邀请主流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报道。

  

  附件:1.全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

  2.全市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专家指导组

  3.自治区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专家指导组

  4.玉米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

  5.2023年通辽市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名单

  6.大豆单产提升三年工作方案(2023-2025年)

  7.2023年通辽市大豆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名单


原文链接:http://nmj.tongliao.gov.cn/nmyj/xzfgui/2023-08/03/content_cea8aee0f91e4ab48af1c35f679886fa.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