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各地动态

六问科学施肥 推动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17 作者:佚名 来源:鄂尔多斯市农牧局

1.农业为什么要坚持使用化肥?它的作用有哪些?

张福锁:化肥是农业生产里面非常重要的生产资料。没有化肥,我们就没有这么多粮食。过去大量的研究跟生产实践都证明,全球有一半的粮食来自于化肥的使用。中国的粮食增产超过50%是来自化肥使用的结果,所以没有化肥,我们就不可能养活这么多人口。有人经常问,如果不用化肥会怎么样?我们也做过简单的计算,如果不用化肥,产量今年开始可能下降幅度小一点,但是经过两年、三年,产量就会大幅度下降,最后下降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能打出现在一半的产量就不错了。所以化肥是粮食安全非常重要的保障,它在粮食增产里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另外,化肥不仅保证了粮食的数量,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一般大家都会认为化肥用多了,蔬菜水果吃起来好像没有过去那么香了。事实上如果不用化肥,我们农产品的品质要差很多。今天小麦以及其他农产品里面的蛋白质含量,因为氮肥的使用提高了13%以上,另外它也改善了蔬菜果树的品质。大家可能最直观的就是如果不施化肥,水果长得大大小小都不一样,外观品质很差,不好看。如果用了化肥,水果长得比较均一,色泽也比较好,内在的品质,比如风味也会比较好。所以,合理地使用化肥,或者科学地施肥,农产品的品质也可以得到改善。另外,因为有了化肥,我们的农产品就很丰富。没有化肥的时候,不仅农产品的产量低,其他的部分生物质量也比较低。秸秆少,喂牲口的饲料就少。如果有了秸秆,就有了饲料,所以使用化肥,实际上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而且让地表的绿色覆盖增加了,所以化肥也让地球更绿,让生态环境更好。所以,化肥作为20世纪工业革命最伟大的科技成果是不可或缺的,不能少。

2.现在有些人谈到化肥就害怕,认为我们的化肥使用量太高,实际上情况是怎样的呢?

张福锁:这个说法在社会上还是比较流行的。但是应该说这主要是误解造成的。因为大家说的化肥用得太多了,是因为我们今天有了足够的化肥。但是我们过去没化肥的时候,我们吃不饱肚子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都希望我们能够有化肥。我们国家为发展化肥做的努力非常大。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候大家都很穷,国家也很穷,但是国家用外汇来在国际上引进肥料技术,我们第一批的氮肥技术,是毛主席跟周总理亲自主持从国际上引进的氮肥技术,后来又把复合肥的技术又引进发展起来。我们有了化肥了,怎么能够让老百姓用好化肥?所以2005年全国启动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到了新世纪,习总书记对化肥就更关注,我们启动了化肥用量零增长的计划,然后现在绿色发展对化肥也很关注。所以过去没有化肥的时候,化肥是宝,今天中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起来有了足够的化肥,所以大家都觉得化肥又太多了,所以就会把在生产里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把它放大成全社会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确实在一些高产的地区,集约化农区里面,在果蔬生产里面,我们的化学肥料用量会过量。这个情况现在也比较普遍,但是不是全国所有的农田,所有的地方都是过量使用的,我们真正过量使用的也就是40%左右的农户、农田,大概这么个情况。所以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的农作物,所有的农田,化肥过量了。我们总量够了,就是怎么能够在全国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作物,要根据作物跟土壤的需要去合理地施肥,而不是不管土壤跟作物的状况,然后一味地或者多投入或者不投入,这个效果都不好。

3.化肥产量增加了,但在一些地区化肥使用不合理,特别是在这个化肥的降低使用量和提高利用率上面,还有些工作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方面,您和您的团队这些年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绩?

张福锁:我们国家应该说是从新世纪开始,化肥生产的总量跟使用的总量成了全世界的第一名,但是在单位面积上,它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够的地区,不增加肥料产量还是上不去。在集约化高投入的地区,我们可以减少一定的化肥用量,比如说我们氮、磷的用量。但是我们还要增加,中微量元素的肥料的使用,这样能够平衡营养,能够提高成效,减少损失和浪费。这个是我们科学施肥里面,大家都讲,一个是数量,就说总量不能超过作物的需求,超过的部分就会浪费掉。第二个施的时间要满足作物的需要。作物它生长有个规律,前期长得慢,中间长得比较快,后期成熟期相对来说又增长会放慢。所以一般在中间快速增长阶段,我们要求养分的供应数量要足够,施肥时期也很重要。还有一个施肥的位置也很重要。因为作物吸收养分靠根,如果肥料离根太远,或者根够不着,施的肥料等于作物吃不上,吸收不了,最后还是浪费掉了。第四个就是最好用的肥料是作物需要的。比如说我们给果树跟小麦、水稻,用的肥料就不一样。但是这个知识性太强,老百姓掌握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们就希望简化它。比如说我们一袋子肥料能解决问题,把这些时间、数量跟正确的肥料,能够让农民一次用到地里去发挥作用,那是最好的技术。所以我们在这些年里面,也做了很多很多这样的研究,我怎么能够用一个复合肥,氮、磷、钾、中微量元素配合,农民就买一袋子肥料,然后就可以用得比较好,或者说他最多分次,施上两次,前期一次,中期一次,然后就能满足作物需要。现在看来,只要把量控制好,我们浪费跟过量施肥的问题就可以解决70%。只要根据作物的需求给它做配方肥,然后要求在这个区域里面,不要超过多少量,这样农民就可以简单地把这个肥料用下去。这也是我们在测土配方施肥以及今天的化肥减量增施里面,最基本的一个技术,效果很好。

4.现在我们国家在化肥减量增效的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

张福锁:我们国家在化肥减量增效的行动里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5年开始这个行动,这几年化肥用量出现负增长。另外化肥的利用率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比如说我们2020年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已经超过了40%,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我可以在这插一句,我们一般说这个化肥利用率,比如说氮肥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那就相当于应该100多个诺贝尔奖的奖金的数量,就光是化肥的价值。因为我们会觉得一个百分点好像数字不大,但是事实上一个百分点对国家来说都是非常大的贡献。不但节约了化肥,而且节约了能源,最后也减少了环境污染。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你认为下一步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张福锁:下一步化肥减量增效,我们要进一步地减少化肥的浪费,全国的情况来说,我们的总量还要严格控制,同时我们要大幅度地提高效率,因为我们效率现在氮肥利用率虽然达到40%,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来提升,比如说到50%,到60%,那这个潜力还是很大的。欧盟的经验,农田的养分有一半应该来自有机肥,我们现在只有20%左右来自有机肥,所以如果有机肥能够充分利用起来,我们就可以再进一步地降低化肥的用量。然后同时改善土壤,土壤健康状况更好,然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品质也更好。所以化肥减量增效,进一步严格控制总量,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养分的效率,这些都是下一步的重点。

5.请问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张福锁:因为我们过去做了很多研究,很多都是实验室做的工作或者温室里面做的工作。所以2006年我们团队就决定到河北曲周去,真正地到农村去,看看农村需要什么技术,然后怎么能够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的投入,甚至减少灌溉水的使用,减少农药的使用。所以我们就在河北曲周做了一个完整的实验,结果很鼓舞人心。首先我们的化肥、灌溉水、农药都可以降低,产量不减。我们把这一套技术叫减肥增效的技术。现在在全国已经大面积地推广应用了。第二个我们做了一套叫增产增效的技术。就说我不但要减肥,我还要增产。比如说化肥减到10%,产量还可以提高10%,最后效率能提高20%。我们把这个叫增产增效技术。第三套我们叫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我们在控制施肥量,灌溉水和农药使用的情况下,通过栽培技术,结合环保技术,然后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大幅度地降低环境的排放,提高肥料的效率,或者提高农业投入品的效率,我们把它叫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这个技术,我们的实验地里面可以达到增产30%,增效30%,减排50%,这样的效果。减肥增效是现在大家都可以普遍推广应用的,增产增效的技术是要在集约化的高产地区来推广应用的,绿色高产高效的技术就是我们今后可能十几年、二十年能够使用的技术。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如果我们的农民能够达到我们这个实验这个技术效果的80%,就可以在我们国家的耕地上面生产足够的粮食跟饲料。所以我们认为这套技术是20年30年以后,中国广泛可以使用的技术。所以在我们的研究里面,做了多学科的交叉创新,然后真正到地里面去做实用技术,这样就创造了这三套,近期、短期、长期的来支撑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些技术。当然现在我们不光把田间的增产增效技术做出来了,我们也做了一个像种养结合,也跟当地的养猪场结合,看看能不能把种养一体化,有机废弃物的循环,能够到地里去,能够替代化肥,培肥土壤,减少化肥的投入量。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我们也把这些技术也都做出来。现在我们在曲周有绿色种植的技术,有绿色种养一体化的技术,这些都是我们为绿色发展做了一些探索。

6.请问下一步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粮食安全?

张福锁:粮食安全是国家的大事,我们全国都很重视粮食安全的问题。但是粮食安全的问题,我们大家要清楚地看到,我们国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还有很多可能性,也就是说从技术上说,我们有很多好的技术可以应用到保障粮食安全里面去,不仅仅能够保障粮食安全,也能够降低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比如说我们现在农民在地里实现的粮食产量,我们完全有可以提高20%~30%的潜力。为什么?我们在农民地里面能够实现的优良品质,优良品种的产量潜力,只有50%~60%,也就是说一个好品种,到了农民地里面,农民去种只能实现它产量潜力的50%~60%。国际上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农业技术,应该实现品种85%的潜力,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有20%到30%的潜力农民还没有种出来。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首先我们要显著地提高农田的粮食产量,我个人认为我们有20%到30%的产量潜力,还可以挖掘。第二个,我们说我们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很高,目前确实代价比较高。如果能够把效率提上去,投入不增加或者投入减少,能多产粮食,等于多打粮食还少用资源,这个就是绿色发展的本质。我认为我们效率的潜力要超过30%,这样我们不仅能保证粮食安全,也能够保证环境安全。所以粮食安全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要靠科技进步,我们需要更好的科技来支撑粮食产量的提升,支撑资源效率的提升,支撑他们协同地提高。同时我们需要好的政策,有了好的技术,必须要把这个技术让老百姓用起来,真正的老百姓的进步是实现粮食安全跟环境安全最根本的保障。所以我们从2009年开始,在生产里面来做这种我们叫绿色增产增效,这样的试验示范,我们就认识到这个潜力非常大。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把绿色增产增效技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我们就能够保证我们的粮食安全。同时也能保证我们的环境安全。所以我觉得未来要做的事很多很多。

张福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组长。长期从事植物营养理论和施肥技术研究工作,创建扎根农村一线的“科技小院”技术应用新模式,引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世界农业奖”等。

本文转编自:农民日报《三农大家谈》—《张福锁: 科学施肥让农业迈向绿色高产高效》


原文链接:http://nmj.ordos.gov.cn/bmdt_79360/202108/t20210816_2980880.html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