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共享绿化成果 净月高新区:“翠笔”绘乡村新貌
美丽的九月,走进长春净月高新区的乡村,一处处绿化、美化、彩化景观,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展现出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推进乡村绿化彩化是贯彻落实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行动,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先手棋”,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助推乡村振兴,净月高新区切实抓好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不断提高村屯绿化美化水平,建设生产高效、生态宜居、生活美好的美丽新农村。
友好村的
美丽“蝶变”
曾经的玉潭镇友好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自净月高新区对玉潭镇友好村实施“友好北沟”系列改造工程后,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乡村变景区、农舍变民宿、田园变公园,友好村正逐步从一个“素面朝天”的小村落“蝶变”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在友好村的村口,观景石和时令花卉形成的景观带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原是一个矿坑,四周岩石裸露,净月高新区林业和园林局在岩石旁边设计种植了大丛花卉,石与花互相搭配掩映,不仅掩饰了原有的坑洼痕迹,而且使效果自然化,让人们一进入友好村就感受到小村落的生机盎然。
超大面积花海、随处可见的“口袋公园”和观景台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活动的场所,甚至连村民的房前屋后、院落围墙也升级为“微景观”。村民家门前设置了轮廓规整的花境,花卉配置成丛或成片,自由变化,色彩丰富,形态优美。种植的花卉花期或观赏期一般较长,不需经常更换,管理方便,能较长时间保持群体自然景观,具有较好的群落稳定性,同时具有季相变化。
在玉潭镇、新湖镇的其他村屯,变化同样很大,净月高新区林园局在玉潭镇实施绿化彩化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在新湖镇实施绿化彩化面积约17.5万平方米。借助林地、山地、平原等多样的地理环境,经过巧妙的构思,在涵盖自然、农业科普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打造了集休闲度假、亲子活动、拓展训练、商务接待、果蔬采摘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旅游地。
净月潭景区三环路
成“网红打卡地”
沿长清公路行驶,在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正门约10公里处左转,就到了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净月潭景区三环路。“景区三环路今年5月份开工建设,7月中旬竣工通车,林地面积约76万平方米,绿化彩化面积约6万平方米,按景区标准设计施工,连通净月高新区与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净月高新区林园局负责人介绍。
在景区三环路的入口处,“净月影视城”五个大字分外显眼。这五个大字由红色海棠拼成,黄色角堇打底,突出了净月的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
驾车沿着景区三环路缓缓行驶,道路两侧的美景逐一映入眼帘。疏朗开阔的落叶松林,全线花坛栽种的一品红,体现出乡村振兴的激情,唤起建设家园与改善生活的热情。在林地里就坡取景,有时转一个弯,开阔地里突然出现一片花海,带给人们大大的惊喜。自行车道、木栈道、凉亭、树体彩绘……这些景观带给人们“返景入深林、人在画中游”的感受。林中设置了停车场与观景台,游人可以随时停车,走入树林享受“森”呼吸;也可以支顶帐篷,在这片绿意中歇一歇,深度体验这份美景。
美景不止一处。双庙子沿线道路东侧的坡上,花卉组成的飘带托起“一城花园、一潭碧水、一片森林”,宜居的净月高新区,让每一个来此的人顿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玉潭镇卫生院和北方绿化中心路口,岩石花园吸引着过往游人的目光。景石高低错落、野趣横生,心灵手巧的净月人在石缝中填土种花,于是花的“溪流”从岩石中流出……
让广大农民
共享绿化成果
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兴产,盘活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要素,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带动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等产业发展,让广大农民共享绿化成果,促进城市融合发展,这是净月高新区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彩化的初衷。
下一步,净月高新区将全面推进以村屯为重点的“宅旁、水旁、村旁、路旁”绿化彩化工程。持续加强公共空间、庭院绿化美化。在村庄、居民点周围利用边角地、撂荒地、废弃地、池塘沟渠进行绿化改造提升,建设一批乡村小微公园。依托乡道、水系等线性景观,充分利用乡村中的路、沟、堤、田埂等边际土地,建设步行和自行车慢行绿道系统,强化引导功能,将特色景观资源串联成一体。鼓励支持农民开展庭院绿化、立体绿化,种植观花观果树种。
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民族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脉络等因素,确定乡村绿化的主要风貌类型,努力凸显田园风光、农耕文化,开展农事体验、生态康养、观光休闲等生态旅游项目,推动优秀乡土生态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韵”的乡村生态文化传承发展新格局,将乡村变成投资兴业的热土。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让农村和城市都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净月高新区将谱写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009/t20200921_750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