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洞:“双线三治”把脉破解畜禽污染难题
现在养殖场空气清新了,污水乱排的情况也消失了!” 这是临桂区茶洞镇养殖户如今最真切的感受。茶洞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临桂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要求,创新推行 “双线双治” 模式,以 “两线两把脉” 摸清底数、以 “三开三治理” 破解难题,既守住生态保护的 “硬度”,又传递民生关怀的 “温度”。
“双线”织密监管网,“三治”拧紧生态阀
茶洞镇将 “双线” 作为污染整治的前置保障,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管体系。一方面,组建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乡村建设综合保障中心、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专班队伍,深入各村养殖场一线,实地核查养殖规模、排污情况;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村干部熟悉村情、群众贴近现场的优势,通过日常巡逻、线索举报等方式,及时反馈污染问题。“双线” 联动实现信息互通、力量互补,精准掌握全镇养殖户数量与污染底数,为后续治理提供详实数据支撑。
以 “三治” 举措精准发力,拧紧生态保护阀门。通过召开全镇养殖户会议、专题座谈会等形式宣讲环保政策,剖析污染危害,逐步扭转部分养殖户 “重效益、轻环保” 的观念;对存在污染问题的养殖场,严格落实 “谁养殖谁污染谁治理” 原则,下达30份整改通知单,明确整改任务与时限,22家养鸭场通过 “旱养+格栅式饮水槽改造+三级沉淀池” 建设实现雨污分离,云富规模养猪场通过定期投喂益生菌改善空气质量;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养殖场依法处罚,褚某养殖场因雨污不分离、污水外溢且多次动员无果被处罚500元,有效震慑了同类问题。
“把脉”找准病根,“治理”对症下药
“整治不能盲目推进,必须先摸清‘病灶’,才能精准‘开方’。” 茶洞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专项治理中,该镇将 “两把脉” 作为核心环节,既通过专班一线核查,掌握养殖场排污设施建设、污染物排放量等 “硬数据”,又依托村干部与群众,了解养殖场日常运营习惯、污染问题高发时段等 “软信息”。双线摸排形成的 “问题清单”,让污染整治不再 “大水漫灌”,而是精准锁定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排污设施老化、整改意愿不强等核心症结。
针对排查出的问题,“三治理” 举措靶向施策。针对环保意识薄弱问题,通过分层分类召开会议,用 “身边案例” 讲解污染对土壤、水源的危害,让养殖户从 “要我治” 转变为 “我要治”;针对排污设施不达标问题,安排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根据养殖场规模定制改造方案,如帮助养鸭场优化沉淀池设计、指导养猪场科学使用益生菌;针对整改推进缓慢问题,采取 “先劝导、后处罚” 的阶梯式措施,在下达处罚单前多次上门沟通,既保障整治效果,又最大程度减少养殖户抵触情绪,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效益的平衡。
问需于民“建清单”,暖心于行“求长效”
该镇始终将群众需求与养殖户困难放在整治工作首位,专班在一线核查时,主动询问养殖户在污染治理中遇到的资金、技术难题;村干部与群众在巡逻过程中,收集周边村民对养殖场污染的意见建议,形成 “需求清单”。镇政府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避免 “一刀切” 式整治,让治理措施更贴合实际。
“三治理” 举措,处处体现民生温度。在政策宣传中,工作人员用通俗语言解读环保要求,避免生硬说教;在设施改造中,协调技术专家免费提供指导,帮助养殖户降低改造成本;在处罚执行中,对确有困难的养殖户,允许分期完成整改,给予缓冲时间。在得知桂某某养殖场可能面临处罚后,镇政府工作人员上门讲解整改标准与优惠政策,帮助其制定整改计划,最终养殖场按期完成改造,避免了经济损失。通过问需于民、暖心治理,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更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gxlb/gl/t2603953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