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动态

汤原 有这样一群“硬核”村支书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滑子菇缀满菌包。


  汤原黑木耳迎来丰收。


  新建村党支部书记马英(中)与村民一起查看水稻收成情况。


  合力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利。


  福隆村党支部书记何平。


  北靠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林检查木耳长势。

  

  金秋时节,行走在汤原县的广袤田野上,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胜利乡乡长李楠的脚步比秋风还快。一大早,他已经转了三个村。看完大鹅,看树莓;看完树莓,看山野菜……他想摸摸底——各村拿出手的特色产品准备咋样了。过几天,胜利乡首届农民丰收节运动会将以“晒家底”的形式向全乡人民展示这一年“胜利的果实”。

  9月22日,这场以“庆丰收、晒成果”为主题的农民丰收节运动会如期开场。活动的重头戏,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丰收阅兵”。12支“丰收方队”依次入场,在各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下,各代表队带着各村的农副产品,将“一村一品”的最新成果一一亮出,接受乡亲们的“检阅”。

  这场热闹的“阅兵”,看似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背后却藏着汤原县破解“谁来振兴乡村”的“硬核”答案和“头雁”密码。

  一只鹅,如何卖出千元“天价”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福隆村代表队,他们怀抱的是大鹅中的‘战斗鹅’——福隆寒地狮头鹅。这种鹅体形硕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极高……”

  顺着这段解说词的线索,记者来到了“福隆狮头鹅”的出品地——胜利乡福隆村。

  在G102国道(汤原至佳木斯段)旁,一片开阔的养殖示范基地里,一大群狮头鹅正昂首阔步,一身灰褐色的羽毛在阳光下溜光水滑。看到有人走近,“嘎嘎”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宣示主权。

  “这鹅有1000只吗?”记者问。

  “哪有,才300只。”在鹅舍里忙活的福隆村党支部书记何平笑说,“这鹅确实‘创堆儿’,看着就显多。”

  “别小看它,这可是经过改良的二代寒地狮头鹅。”何平随手抱起一只,“70天就能长到13斤,150天出栏时,最重的能接近30斤。曾有记录的个体公鹅长到39.6斤,你敢信吗?”

  他怀里的这只,饲养了91天,近22斤,“到11月落雪后出栏,再长十斤八斤,问题不大。”

  何平算了一笔账:这鹅是经过改良的二代寒地狮头鹅,它的特点是富含胶原蛋白、肉质鲜美。经过改良后,生长快,耐粗饲,肉质更好。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价格每斤35元计算,一只30斤的鹅能卖到1050元,而本地传统的大白鹅的价格不到它的五分之一。

  “别看它价格高,饲养成本也不低,除了天然牧草,还要添加全株玉米碎粉和自配料,它的饲养周期是150天以上,比传统大白鹅超出至少30天。”

  “这么贵,卖给谁?”记者问。

  “这你可外行了,广东就看好了改良后的寒地狮头鹅!”何平告诉记者,这只从广东、福建引进的狮头鹅,在寒地黑土经过长达150天的升级后,摇身一变将“返销”回它的“祖籍”,成为南方客餐桌上的美味珍馐。

  从今年6月初进场,何平就用短视频记录下鹅雏成长的过程,精准地投喂给“吃货”、养殖户和精深加工企业。“300只鹅还没出栏,就已被预订了100多只。”何平告诉记者,经过改良后的寒地狮头鹅深受广东食客喜爱。

  “在广东潮汕,用三年以上的狮头鹅的鹅头卤制的‘老鹅头’,一只要卖到千元以上,毫无悬念地成为餐饮市场上的高端食材!”有厂家上门洽谈合作,可何平不干,“村里自己建一个食品厂多好!”

  38岁的何平,一眼便能看出不是一般的“农村人”,他的眼神里透着企业家的精明。

  何平说,来年,村里与农户计划养殖3000只寒地狮头鹅,产值预计可达150余万元,他要把福隆村的“福隆狮头鹅”品牌在最短时间内叫响。

  “巴掌块的地”,何以长出三十万元的效益

  “合力村代表队手捧的菜篮子里装的是蔬菜中的贵族——反季寒地山野菜。这篮子里装的不仅仅是山野菜,更是他们村振兴的底气……”

  运动会现场的这段解说词把记者引到了合力村。

  合力村的山野菜大棚里,村支书张健利正在查看柳蒿芽的长势。40岁的他穿着讲究,谈吐文雅。

  当地人把这里称作“百草园”。张健利依托汤原林区得天独厚的资源,将刺老芽、柳蒿芽、老山芹等十几种山野菜“请”下山,进行反季节栽培,专攻春节市场。

  大棚内,半米多高的柳蒿芽泛着新绿,煞是喜人。每年这个季节,村民们就开始为今冬的山野菜生产做准备了。“现在还不能采食,我们这是为它壮根,等把根系培养壮了,我们会取其根茎,采用水培的方式让它重新发芽、生长。从11月末开始算,两个月后就能采收,刚好赶上年夜饭的餐桌。”

  “这么精贵,得卖多少钱一斤?”记者好奇地问。

  “我们按礼盒卖,三斤装,三种野菜搭配。”张健利伸出手指,“你猜多少钱一盒?”

  “100元?”

  “150元!一斤50元!”看着记者惊讶的样子,他一脸得意:“这还不够卖呢,好多人都在春节前半个月就开始预订了!”

  在东北寒冬腊月里,这些新鲜的山珍不仅增添了年味,还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他随即又算了一笔效益账:“5栋大棚总共2600多平方米,相当于4亩地。如果种水稻,一年到头,纯收入不过万把块钱。就是这块村民口中‘巴掌块的地’,只用冬天两个月,就能创造近30万元的效益,产出是种水稻的30倍不止!”

  “硬核”,汤原村支书的集体画像

  无论是福隆村的狮头鹅,还是合力村的山野菜,背后都站着一位位“硬核”的村支书。在汤原,这样的村支书并非个例,而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群体。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当选村支书前,自己就是响当当的致富能手,当了村支书更是带富硬手!

  何平大学毕业后,开饭店赚得第一桶金,回乡包地300亩,是村里公认的“能人”。

  “福隆狮头鹅”是村里今年新上的项目,除此之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带领村民发展黑木耳、农机服务等产业,去年村集体收入8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超百万元。

  而何平本人,除了“包地”,还开饭店、倒腾二手农用车,年收入稳定在四五十万元以上。

  张健利也不含糊。大学毕业后,作为村里最年轻的党员,他成立工程队,带领30多名村民包工程。建筑市场红火时,他的队伍一度壮大到70多人。9年时间,每年给村民增收达到300多万元,也给自己赚到了第一桶金。

  见到马英,首先吸引记者的是一台改装的越野车。“我们有一个越野群,一帮人结伴,夏天农闲时出去冲冲沙,冬闲时出去冲冲雪。”

  县委宣传部的干部小张告诉记者,马英性格内敛,但酷爱越野,这也是他行事果断、敢闯敢拼性格的一种表现。他不张扬,但经营着大型粮食烘干厂,产业众多,是乡干部口中的实干家。

  今年43岁的马英,14年前当选香兰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后,先后创办了木耳栽培、温室蔬菜、水稻育秧、寒地龙药、光伏发电等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100万元。

  十多年间,马英带领村民把一个欠外债60余万元的贫困村,变成了固定资产1700余万元的省级文明村。

  汤原镇北靠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相林,55岁,是这群人里的“老大哥”。

  早在10年前,李相林就在全镇第一个开办了粮食烘干厂,常年以高于市场价2分钱的价格收购本村农民粮食,村民普遍受益,每年为农民增收170多万元。

  这位老大哥快人快语:“我除了干烘干厂,还有20栋木耳大棚。年赚百万对我来说不是难事儿!”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4年来,他带领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建果蔬采摘园、食用菌大棚,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50万元。带动周边600多户村民参与其中。

  在他的治理下,北靠山村连续两届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

  探源,“硬核”村支书现象的背后

  “自己家日子都过不好,还咋带领村民致富?”这是何平的口头禅。

  “你一个村支书自己兜里瘪瘪的,咋有能力带着村民干!”这是李相林的实在话。

  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种深刻的“带富”逻辑:他们个人的成功,不仅是财富的积累,更是市场眼光、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和个人信誉的集中体现。正因为如此,当他们振臂一呼时,村民们才信得过、跟得上。

  这一批“硬核”村支书群体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汤原县委在乡村振兴用人观上的一次深刻变革。

  记者从汤原县委组织部了解到,近年来,县里着眼于“谁来振兴乡村”的根本问题,出台了一系列回引政策,拓宽选人渠道,重点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等群体中进行选拔选用,在全县139个行政村中选拔出278名后备人才。

  “我们建立导师帮带制,强化岗位锻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并及时任用到村支书的岗位上。”组织部副部长李志睿介绍,如今,汤原县村支书的平均年龄已降至47岁,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过69%,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是“致富带头人型”村支书,占比高达75%以上。

  这标志着汤原的乡村治理,正在实现从传统的“能人治村”向新时代“强人兴村”的跃迁。

  李志睿说,过去的“能人”,或许是德高望重,能化解矛盾;而今天的“强人”,则必须是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的产业“领头雁”。他们凭借自身的成功经验和市场资源,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精准赋能。

  秋日的丰收,是对一年辛劳的犒赏。而在汤原这片黑土地上,比遍地金黄的稻谷更令人欣喜的是收获了这样一群懂农业、爱农村、能带富的“领头雁”。

  他们,正是汤原县在乡村振兴棋局中,落下的最关键、最“硬核”的一颗棋子。(文/摄 记者 崔立东)


原文链接:http://nynct.hlj.gov.cn/nynct/c115380/202509/c00_3187756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