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关注

走近“寒地龙果”蓝靛果:从山林野果到“浆果之王”

发布时间:2025-07-04 作者:佚名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6月末,蓝靛果迎来丰收季,走进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蓝靛果种植基地,成熟的蓝靛果如蓝宝石般挂满枝头,采摘工们正小心翼翼地将果实放入篮筐。

  蓝靛果,凭借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被誉为“第三代小浆果之王”。多年来,黑龙江从科研育种到规模种植,从鲜果销售到精深加工,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丰富了国人的“果篮子”,更为全省乡村振兴、林下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野生资源到“浆果之王”的华丽蜕变

  “蓝靛果是黑龙江土生土长的品种资源,在小兴安岭地区人们叫它山茄子,大兴安岭地区叫它羊奶子。其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尤其花青素含量极为丰富,约为蓝莓的10倍,具有很高的营养、医疗保健价值。”黑龙江省寒地浆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国家葡萄(蓝莓、蓝靛果)产业技术体系蓝靛果哈尔滨试验站站长霍俊伟介绍。作为我国蓝靛果育种研究的开创者,霍俊伟带领团队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蓝靛果种质资源圃。

  蓝靛果

  “我们从1999年开始研究蓝靛果,现在主推品种有三个——‘蓓蕾’、‘蓝精灵’和‘乌蓝’。”霍俊伟介绍,第一代品种“蓓蕾”于2011年育成,是中国首个通过省级审定的蓝靛果品种,丰产、不落果,但口感略带苦味,所以大多用于加工。面向鲜食市场的第二代品种“蓝精灵”和“乌蓝”则实现了口感与营养的双重突破——果实长度可达4厘米,无苦涩味,花青素含量极高。其中,“蓝精灵”已成为市场宠儿,开启了蓝靛果鲜食市场的新纪元。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品种改良上。长期以来,蓝靛果因果皮薄、易破碎,一直依赖人工采摘,采收效率低下。“过去加工原料采收全靠人工,一棵树需要10分钟才能摘完,成本极高。” 霍俊伟拿着手中的便携式采收机械向记者介绍,手持采收机仅需1分钟即可完成单棵果树的采收,极大提高了采收效率,而大型采收机样机也已进入田间测试阶段,不久即可投入使用。这也是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寒地特色果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工作取得的成果。

  “蓝靛果在 pH值6.2的微酸性土壤生长最佳,但实验证明, pH值为9的碱性土壤它也能存活。”霍俊伟强调,除涝洼地外,黑龙江 90% 的耕地和林区都适合种植蓝靛果。目前,黑龙江省蓝靛果种植面积近10万亩,占全国 90% 以上,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蓝靛果栽培区。

  工人正在采摘

  从“深闺珍果”到“健康珍品”百亿级产业空间正在打开

  走进蓝靛果加工车间,清洗、破碎、榨汁的流水线高速运转,空气中弥漫着蓝靛果特有的酸甜香气。在产品展示区,蓝靛果原浆、果酱、口服液等系列产品琳琅满目。

  “蓝靛果原浆深受中老年人群喜爱,果酱则成为母婴市场的爆款,而花青素提取物更是高端保健品的核心原料。”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云丽介绍,从 2007 年发展蓝靛果产业至今,企业已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蓝靛果鲜果

  “我们与高校合作研发的低温萃取技术,可保留 98% 的活性成分。”高云丽介绍,除现有产品外,企业已完成蓝靛果啤酒、花青素饮用水的配方研发,正在对接医药企业开发护眼类功能性食品。

  “我们今年在蓝靛果鲜果市场也实现了重大突破。首先是已与果果家达成合作,目前蓝靛果鲜果已在果果家240家门店销售。另外我们还与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盒马鲜生签订了供货合同,首批蓝靛果鲜果已成功进驻北京市场,下一步将走进上海。”高云丽告诉记者,经过市场调研,消费者对于蓝靛果鲜果的认可度非常高, 目前企业正扩建冻干车间,计划推出冻干鲜果产品,解决鲜果储运难题。

  “目前我公司还与一家外资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年供货量可达700吨,可以说是有果不愁卖!经过多年的发展,让我对蓝靛果产业充满了信心和底气!”高云丽兴奋地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4年12月底,国内一家水企选用蓝靛果作为核心原料推出一款饮品,并打出了“北国的神奇浆果”“东北的隐藏宝藏”的宣传标语。在更早些时候的国外市场,可口可乐风味水系列中也出现了蓝靛果口味,种种案例足以看出未来蓝靛果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

  蓝靛果饮品生产线

  政企农林协同发力 绘就发展新图景

  在“蓝靛果之乡”七台河市勃利县,也迎来了蓝靛果丰收季。勃利县地处长白山张广才岭和完达山余脉,三面环山、气候湿润,分布着全国80%的野生蓝靛果资源。2013年“勃利蓝靛果”正式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据介绍,勃利县建成了全球最大蓝靛果种质资源库,野生保护区达7500亩,人工种植面积突破1.83万亩。2024年,全县蓝靛果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初级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2%,深加工开发的果酒、保健品等20余种衍生产品远销日韩市场。

  霍俊伟对蓝靛果产业的强林富民之路充满信心,“我们通过‘科研团队+企业+农户/林场’的合作模式,将带动大批农民和林场职工增收致富。”

  蓝靛果种植基地

  “我们可以提供优良种苗、种植技术,签订保底收购合同,确保果农们种得出、卖得掉!”高云丽介绍,森莓园推出的 “庭院经济” 模式已在哈尔滨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种植百株蓝靛果,年均增收超万元。而在林区,企业与林场合作开发的林下蓝靛果种植带,每亩地可为林场职工增收 3000 余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以来,蓝靛果已明确列入黑龙江森林食物“九珍十八品”名录,随着省级区域品牌的不断推广,黑龙江蓝靛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均有大幅度提升。

  从大兴安岭的野生植株到标准化种植基地,从传统加工到功能性食品研发,黑龙江蓝靛果产业的崛起,既是一段科技赋能的创新史,也是一曲生态与经济共生的协奏曲。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黑龙江蓝靛果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霍俊伟表示,随着“寒地龙果”概念的提出,蓝靛果有望成为代表黑龙江的又一崭新绿色名片,将在世界健康食品舞台上大放光彩。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