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动态

打造“三农”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

发布时间:2025-02-06 作者:佚名 来源:四川省农业农村厅

  天高云淡,清风徐来。行走在阿坝高原藏寨羌乡,广袤的大草原上,万亩高原油菜灿烂金黄,黑青稞基地麦穗飘香,成群的牛羊膘肥体壮,青青牧草蓬勃生长,牛奶运输车来往穿梭繁忙……每年5—11月,阿坝的高山峡谷间,一树树甜樱桃、一畦畦翠绿的大白菜、莴笋等高原果蔬长势喜人。随着一个个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的兴起和壮大,随着脱贫群众一步步走向富裕小康新生活,新时期的阿坝“三农”正迈步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好路子。

  阿坝处处是净土,最靓的特色在农牧,最大的潜力在乡村。近年来,全州农业农村系统立足发展实际,聚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树牢产业化思维、提升标准化生产、强化社会化服务、夯实科技化支撑,积极推进“稳粮促经、增草活畜、兴蔬优果、强药助旅、扩能增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农牧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全力建设成渝地区高质优品的“菜篮子”“果盘子”、打造具有阿坝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阿坝高质量发展提供特色支撑。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红原县脱贫户监测户牦牛出栏补助兑现激励资金187.5万元,户均增收1400元;而在理县,则通过种植产业到户、 养殖产业到户、旅游产业到户的“三到户”方式,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提高脱贫户家庭生产经营性收入,以产业到户的方式增强困难群众的“造血”功能,通过种养殖补贴、旅游设施补贴等措施,全县1032户脱贫群众发展了“三到户”产业,预计户均增收5000元,极大地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脱贫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仅仅是“输血”,更要“造血”,不单一是送种畜种苗等生产资料,更需要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

  近年来,阿坝州农业农村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州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通过特色农牧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牧产业+园区培育”、“特色农牧产业+利益联结”、“特色农牧产业+市场营销”、“特色农牧产业+基地建设”、“特色农牧产业+品牌打造”,特色产业发展已逐步成为阿坝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基石。

  一手抓产业,一手抓帮扶。阿坝州成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全年不定期深入全州各乡村巡回开展技术指导推广和帮扶工作,截至目前,依托组团式帮扶资源,实施产业项目10项,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园区)40个,引进梨、青稞、油菜等新品种、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病害虫疾病防控技术、栽培技术共173个(项),建成核心示范区3.32万余亩,成立农业科技专家工作室4个,争取国家、省州级科技项目12项,帮扶专家深入各县市乡镇、家庭农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主要对生猪、牦牛、大麦青稞、凤尾鸡、肉羊、雪梨、大宗蔬菜等特色产业开展指导培训67期,培训农牧民656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4090册,培养本土实用人才258人。围绕牦牛、藏绵羊品种繁育、标准化饲养、农产品研发、加工贮存等重点环节,攻克技术瓶颈和关键技术29项,有力推动了我州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抓实农业生产 确保粮食安全

  阿坝县土地平坦肥沃,拥有耕地 14.04 万亩,青稞播面常年稳定在 6万亩以上,是川甘青交界地区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全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和四川省青稞文化之乡。2024年入选四川1000个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集中连片粮油千亩高产片。

  阿坝州农业生产坚持“为耕地培肥、为农业增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主产技术栽培示范,大力开展绿色种养循环、秸秆综合利用、推广有机肥等措施,提升耕地地力等级,同时扎实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以节水节肥节药为重点的减量增效、高产高效绿色生态生产示范,实现优质绿色生产、量质并举。“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阿坝州严守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抓实粮食生产。2024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粮食播面稳中有增达到74.83万亩,预计粮食总产量达到16.82万吨,较2023年增加0.32万吨、增长1.9%,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十二年稳产增收。

  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夯实“三农”底部支撑

  阿坝州农业生产部门大力实施农牧业“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着力提质“大基地”,建设“大园区”,培育“大企业”,塑造“大品牌”,全力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聚力做强基地、做深加工、做靓品牌,真正让特色农产品成为“心安”产品,“净土阿坝”成为“心动”品牌,产业基地成为“远者来,近者悦”的“心怡”之地,为阿坝高质量发展提供特色支撑。

  2024年,黑水县色湾乡藏香猪养殖基地养殖藏香猪3500头,出栏3000头,除远销宁波、江西等地区外,还首次与香港签订了订单,“这次我们与香港签订了500头藏香猪销售合同,订单金额450万元,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说起藏香猪养殖,基地负责人杨志国感慨颇深:“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我们坚持标准化生产,坚持质量优先和政府引导、推介的结果。”据了解,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色湾藏香猪,因其出色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基地养殖规模和销售数量均节节攀高,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家庭经济增收。

  色湾藏香猪基地是阿坝州农业生产标准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阿坝州立足资源禀赋,坚持种、养、加工一体、产供销贯通,在建强产业基地、提升产品品质、做精产业加工、培育特色品牌上发力,全力推动我州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三品一标提升行动中,阿坝州一是抓品种培优助力产业发展,建好高原牦牛繁育场、青稞良种繁育基地、果蔬示范园,深化院州合作建设集科研育种、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于一体的品种繁育中心。立足创建“夏繁硅谷”,争创国省级现代种业园区,打响“南繁三亚·夏繁阿坝”种业IP。二是抓品质提升打造地域名片,实现省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全覆盖,让“优质”成为阿坝农产品的闪亮名片。三是抓品牌塑造擦亮金字招牌,培优育强一批地理标志,统一品牌形象与质量标准,坚持“抱团发展”营销模式,擦亮 “净土阿坝”金字招牌,让品牌独而又特、响亮全国。四是坚持标准筑牢产业根基,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坚持标准化生产,重点培育红原牦牛、阿坝中蜂、金川雪梨等8个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73个省州县产业园区,着力提升甜樱桃、牦牛、黑青稞等十大产业基地,为农牧产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筑牢根基。

  根据阿坝州农业“三品一标”行动实施方案,全州农业农村系统积极行动,各县市农业“三品一标”建设亮点纷呈。甜樱桃、麦洼牦牛入选年度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阿坝贝母、黑青稞中选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茂县苹果荣获中国好苹果大赛金奖,青稞脆饼荣获浙江农搏会金奖,“净土阿坝”连续三年斩获农搏会最受欢迎品牌荣誉。截至目前,全州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牧产品数量达70个、绿色食品5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4个。全州“三品一标”基地种植业规模达到47.7万亩;养殖业规模达到62.04万头(羽、只)。

  建设和谐美丽乡村 打造宜居宜业典范

  阿坝州以乡村建设为体、农耕文明为魂、村落民居为形、田园风光为韵、特色产业为本,积极探索具有阿坝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涌现出一大批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风景这边独好”。走进金川县角木牛村,村容村貌整洁,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理县桃坪村被评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农旅融合助力群众走上富裕小康之路。如今的阿坝乡村,正在成为留得住的乡愁,回得去的故乡。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阿坝州统筹推进“百村引领、千村提升”工程,继续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目前已完成59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阿坝州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面源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了新的提升,乡村从“一处美”向“全域美”转变,从环境美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跃升,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建设产业项目1558个,促进农旅融合,扶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304个。扎实开展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树文明乡风。

  如今,走在阿坝高原的藏寨羌乡,处处产业兴旺,乡村环境洁美,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座座特色民居宁静耀眼,一条条宽敞的入户路、田间路蜿蜒伸展,村村寨寨环境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文明新风蔚然成风,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乘风破浪 阿坝“三农”蓄势再启航

  时代如浪潮翻涌,我辈当奋发努力。当前,全州上下正强力推进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我们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州委关于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州委书记徐芝文在州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指出,“最靓的特色在农牧”,我们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基地,做深加工,做靓品牌,做深做精现代农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全力建好阿坝“高原粮仓”、“森林粮库”,建设成渝地区高质优品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号角已吹响,全体“三农”人将继续努力,立赶超之志,聚奋进之力,做最靓最有特色的农牧,打造最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使大美阿坝产业发展更加兴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我们将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致力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为加快建设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阿坝典范积极贡献“三农”力量!(撰稿 赵怡)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5/1/17/fd4dbede74f14653bbf964b97d3b2e52.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