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绘就兴边富民新画卷
在珲春市蜿蜒的边境线上,山河壮美,处处洋溢着安居乐业的祥和氛围,曾经偏远的边境村落如今活力四溢。珲春市47个边境村分布于9个乡镇、2个街道,近年来,珲春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治国必治边”战略思想,结合本地实际,以党建为引领、产业为核心、宜居为根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激活边境地区发展新动力。
党建引领,筑牢兴边富民战斗堡垒。近年来,珲春市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边境村工作领导小组,搭建市级协调联动机制,设立兴边富民促进中心,并出台《珲春市重点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了上下贯通的责任体系。同时,大力推进“领头雁”工程和“基层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对47个村“两委”班子全面摸排,选派6名高素质年轻人才担任村书记,引入83名各类人才,充实基层力量。
敬信镇防川村党支部书记金雄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返乡任职后,争取政策支持,以“边境+红色+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多元化研学课堂,已接待超100批次、1.1万余人次。防川村朝鲜族传统民居焕然一新,民宿产业蓬勃发展,村民袁振航的民宿旺季年收入超5万元,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产业兴旺,激活兴边固边动力引擎。珲春市将产业发展视为兴边富民的关键,依据各地资源与政策优势,谋划实施众多产业项目。马川子乡南山村的跑山鸡饲养场项目,从广州空运优质鸡雏,分室内外养殖,不仅租赁村集体场地增加收入,还为困难村民提供代养服务。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实现产值800万元,解决30余人就业。
杨泡满族乡东阿拉村的生猪养殖与肉牛养殖产业同样成绩斐然。宏牧生猪养殖基地2023年启动,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1.25万元;鑫丰牧业小镇二期建设进行中,每年预计增收27.55万元,带动10余人就业。此外,东阿拉村还借助直播带货销售自有品牌大米,40天售出3500余公斤。如今,延边黄牛、冷水鱼等优势产业在珲春边境线蓬勃发展,成为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撑。
乡村宜居,提升边民生活幸福指数。绿色发展是乡村宜居的保障。珲春市大力推进“百村示范”“千村美丽”建设,开展“八拆”、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投资1.3亿元实施39个边境村基础设施项目。完成上下草帽抵边新村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供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边境村通硬化路率、公交车通达率100%,饮用水达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同时,珲春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建成多个旅游促“三交”基地和研学中心,获批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地区。如今的珲春边境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正向着和美乡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501/t20250121_903503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