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动态

舒兰市林下经济发展探秘

发布时间:2025-02-05 作者:佚名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舒兰市人参种植面积已超1500公顷,原生野山参、大马牙等珍稀品种应有尽有,总量约1.37亿株。 在吉林大地的东北部,舒兰市正以其广袤的森林为底色,描绘出一幅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壮美画卷。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延伸以及市场拓展,舒兰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不仅守护了绿水青山,更收获了金山银山,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厚植根基

  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舒兰市宛如一颗镶嵌在张广才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绿色明珠,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林地总面积达2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52.55%。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林下经济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近年来,舒兰市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秉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市场主导、有序发展,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原则,全方位布局林下经济,逐步构建起集林下种植养殖、林下采集(加工)、文旅康养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

  林下种植领域,人参和中草药产业大放异彩。全市人参种植面积已超1500公顷,原生野山参、大马牙等珍稀品种应有尽有,总量约1.37亿株。其中“野籽野播”野山参基地更是全国唯一,在人参种植领域独树一帜。同时,龙胆草、五味子等其他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公顷,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中草药种植集群。

  为推动野山参产业迈向新高度,舒兰市将其纳入“1+555”优势产业示范工程,精心制定《舒兰市百亿级野山参(林下参)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扩繁基地面积拓展至300公顷,全力打造全国野山参(林下参)产业发展的示范高地。

  在产业布局规划方面,舒兰市创新性地构建林(草)长制“四大体系”,将整个林区精细划分为483个林地网格,配备林长300名、护林员472名,全面负责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林下经济发展等工作。不仅如此,该市还建立了林长制档案管理、信息公示、巡林、信息通报、警示督办等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推出“一林一警”、联席会议等创新工作方法,全方位守护这片承载着发展希望的绿色山林,为林下经济的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产业延伸

  激活经济增长引擎

  种子作为林下种植的核心要素,其质量优劣直接关乎产业的兴衰。位于舒兰的吉林森海林业有限公司,在平欧大果榛子的种植、加工与销售领域深耕细作,拥有1000亩产业基地。为培育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种苗,企业斥资建立了规范的苗圃,成功培育出达维84-254、辽榛3号84-226、平欧110号82-11、玉坠84-310、B-21等5个优良品种。

  在经营模式上,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与市场优势,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目前,种植面积已拓展至5000余亩,带动35户榛子种植户,成功打造出一条集大榛子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高效转化。舒兰市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进一步深挖林下资源潜力,全力推动林下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依托域内雄厚的人参和中草药产业基础,投资5.19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的人参及中草药健康产业园。园区规划建设24栋建筑,涵盖标准厂房、库房、综合楼、研发展示中心等,同时配套完善水电气暖、道路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产业园规划建设5条生产线,涵盖野山参生产加工、野山参酒生产和药食同源生产加工等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将极大地提升舒兰市林下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舒兰市还巧妙地将林下资源与文旅产业相结合,打造出林下康养文旅这一新兴亮点。2024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在新安乡百里红叶长廊举办的“魅力舒兰金秋红叶”系列活动,吸引了域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活动前三天,游客数量就突破5万人,同比增长300%,游客的游玩新鲜感和参与度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充分彰显出林下康养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

  市场拓展

  唱响产业发展强音

  在吉舒街道唐永全的林蛙加工基地里,冬日暖阳下晾晒着2000多只林蛙和新摘出的林蛙油。唐永全投身林蛙产业已有20余载,从最初的个人养殖,逐步发展到如今的收购与加工一体化经营,客户群体也从最初的特产店,拓展到大型保健品加工企业。过硬的产品品质成为他叩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如今他每年销售林蛙5000公斤左右,加工林蛙1万公斤左右。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优质的产品同样需要行之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面对日益壮大的林下产业,舒兰市委、市政府积极作为,对内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户投身林下经济发展;对外主动出击,积极探索市场拓展路径。

  近年来,舒兰市明确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方向,优先发展野山参(林下参)产业、中草药产业,重点发展林果产业、森林菌菜产业,统筹发展林蛙和柞蚕等经济动物放养繁殖产业,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同时,多次召开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国有林场产业项目研讨会等,邀请省、市各级专家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舒兰市林下产业的市场版图不断扩大,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以来,人参保健食品加工、中草药产业“三产”融合链建设等项目纷纷签约落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看好舒兰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舒兰市的林下经济发展之路,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创新以及市场拓展,舒兰市成功将森林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展望未来,舒兰市将继续深耕林下经济领域,不断探索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舒兰智慧与力量,让这片绿色林海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东北大地上一颗耀眼的绿色经济明珠。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502/t20250205_904674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