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简报2024第3期-2024年小麦拔节期田管技术意见
一、当前苗情分析及存在问题
进入3月份以来,气温持续升高,小麦生长加快,据3月10日苗情调查,全市267.9万亩小麦开始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平均叶龄7.0叶,比上年同期少0.2叶,平均茎蘖数69.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4.5万,一、二类苗228万亩,占比85.1%,已拔节面积100万亩。纹枯病和冻害发生较轻,苗情总体稳健,丰收基础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返青肥使用量大。越冬期气温较低,麦苗生长慢,农户施用返青肥比例大,面积130.2万亩,导致当前部分已拔节田块苗多苗绿,无法及时施用拔节孕穗肥。二是部分田块出现渍害。返青以来出现间断低温阴雨天气,部分田块发生积水,渍害发生面积3.3万亩。三是草害存在潜在威胁。受长期低温多雨影响春季化除进度慢,仍有50万亩左右需要化除。
二、当前及今后田管技术措施
1、抓住最后的窗口,立即开展春季化除。小麦拔节在即,最近普遍温高少雨,利于开展化学除草。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在拔节前尽快开展化除,因草因田科学选药,注意交替轮换用药,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作用机理的除草剂品种。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高效植保机械开展化除,用足药量、兑足水量,喷匀喷透,防止漏喷重喷,慎用无人机化除,防止漂移造成药害。严格掌握在小麦拔节前用药,低洼积水田谨慎用药。小麦下部叶黄发枯等发生渍害的田块,可以在化除的时候加叶面肥或生长调节剂喷施,养根促叶。
2、普施重施拔节肥,攻大穗增粒重。拔节孕穗肥对产量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群体茎蘖数适宜的一二类苗麦田、一般在3月中旬,待“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cm”时适时追施拔节孕穗肥,亩施复合肥(15-15-15)15公斤、尿素8~10公斤;对于提早拔节的小麦田块,如果群体过大、叶色偏深,要严格控制拔节孕穗肥过早施用,待叶色褪淡后再施拔节孕穗肥,少施晚施;对返青时群体过小、穗数可能不足的三类苗和脱力落黄严重的田块,提早施用拔节肥,以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高产田提倡施用孕穗肥,在还剩最后一张叶片(4月初)时施用,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一般亩追施尿素5~8公斤。
3、拔节抽穗期重点抓好病虫害防治。纹枯病:坚持达标防治,对病株率达10%的达标田块,一般在3月中下旬及时选用井冈霉素、噻呋酰胺、戊唑醇等药剂开展防治。白粉病和锈病:在3月下旬或4月初,宁麦等感病品种可选用氟环唑、丙硫菌唑、环丙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及时喷药防治。结合小麦赤霉病防治时,慎用吡唑醚菌酯、醚菌酯等药剂。蚜虫:当百株蚜虫量达800头以上,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抗蚜威等药剂喷雾防治。赤霉病:采取“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措施,抓住小麦抽穗扬花这一关键时期,及时主动喷施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与戊唑醇的复配高效制剂,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真菌毒素污染风险。遇到下雨或对赤霉病流行风险高的田块和品种,用好二次药,要轮换使用不同药剂,停用多菌灵,确保防治效果,坚持做好“一喷三防”,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增加叶面肥,防止早衰增加粒重。
4、继续做好清沟理墒。“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目前是小麦快速生长期,一旦遭遇连阴雨天气,在排水不畅的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小麦发根障碍,还会使根系发黄变黑,消弱吸收功能,加剧小穗、小花退化,并诱发加重病害,导致减产。因此要抓住当前有利的天气条件,细化完善清沟理墒工作,做到内外沟系畅通,确保雨止田干,预防渍害的发生。
5、科学防范“倒春寒”。3月中下旬是小麦拔节孕穗的关键时期,对低温敏感,低温影响穗发育和分化,甚至冻死幼穗,应加强防范。如果拔节期发生低温冻害,2~3天后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分类施肥补救,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扬州市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供稿)
原文链接:http://nyncj.yangzhou.gov.cn/nyncj/snjb/202403/8609102ae8af48bf84271de4d202347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