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民参考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动态

产业化扩面提速 武汉种企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发布时间:2024-03-16 作者:佚名 来源: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一个十分小众的业界交流活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实时观看的专业人士超过了3000人。

  3月8日,光谷高农生物园。主题为“基因编辑”的沙龙活动,云集了武汉生物育种界的众多大咖。

  这是由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组织的“农创芯动力”创新发展的首场沙龙活动,目的是通过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全要素、全链条的交流,推动资源整合和产业提质。

  

  基因编辑沙龙活动现场

  生物育种受到关注并不意外。近年,生物育种产业化不断被提上议程,并且取得不小进展——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生物育种产业化。当年,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个省区20个县。

  同年底,农业农村部审定通过了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和14个转基因大豆品种,26家企业首次获得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提生物育种产业化,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要求更加重视生物育种带来的产业变革。

  这表明,生物育种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在被打通。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生物育种的春天已经到来!

  抢抓种业发展的这个新机遇,武汉市积极推动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成果迭出生物育种大有可为

  大豆收获时,豆荚往往开裂,造成产量的损失。严重时,损失超过产量的15%。

  武汉艾迪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艾迪晶”)利用生物育种技术,培育出耐炸荚大豆,成功破解了影响大豆产量的这个难题。

  现代育种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分子生物学等现代技术的应用,正推动育种的精准化、高效化和规模化。

  以水稻杂交为例。两株不同的水稻杂交,会产生无数种新的组合,要在无数组合中找到需要的那个,非常困难。

  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精准鉴定每一个基因的作用,提前预测不同组合的效果,进行精准育种。

  

  生物育种实验室

  参与此次沙龙活动的12家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只是行业的部分代表,但会上呈现的创新成果,充分展示了武汉在生物育种领域的雄厚基础。

  中国种子集团生命科学技术中心是水稻研发创新的国家队。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定向改良的水稻品种超过80个,涉及的基因超过100个。

  基因编辑工具酶,被称为基因编辑的“光刻机”。艾迪晶突破了这一“卡脖子”技术,创制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两个基因编辑工具酶EDG-01。

  基因芯片,生物育种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基因芯片育种,能够实现种子目标性状的高效聚合、优化组合,并且精准管控非预期风险性状。

  作为生物育种技术集成服务商,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双绿源”)继水稻基因芯片后,又研发了油菜、番茄、玉米等多款生物育种基因芯片。

  双绿源董事长周发松说:“双绿源正在开发油茶、柑橘、棉花、小麦等基因芯片,目标是让杂交育种插上‘芯’翅膀。”

  链式布局打造生物育种产业链

  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未米生物”),是参加沙龙的唯一一家来自外地的种业企业。总经理许洁婷在会上宣布,未米科技研发中心即将落户光谷高农生物园。

  未米生物是国内玉米生物育种领域的领军企业。许洁婷说,武汉科教人才优势、生物育种的研发实力,让未米生物选择了武汉。

  她说,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的打造,以及产业链上优势企业的聚集,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正发力打造生物育种完整产业链,这也是未米生物选择武汉的原因。

  

  未米科技研发中心即将落户光谷

  沙龙上传递出的信息,印证了许洁婷的说法。聚集在武汉国家农创中心的种业研发机构、种业企业,正以进一步厚实研发基础为出发点,链式布局生物育种赛道。

  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简称“湖北荃银”)计划建设分子设计育种科研中心和绿色超级稻产业技术研究院。总经理吴中华说,在水稻育种上,要努力实现从传统育种到设计育种、从表型选择到全基因组分子水平选择的跨越,在产业上实现从种子到稻米全产业链的跨越。

  双绿源已完成分公司组建、投资也已到位,在玉米基因芯片的基础上,与隆平生物公司合作,向基因编辑玉米的商业化应用领域挺进。董事长周发松说:“双绿源的目标,是打造生物育种头部企业,进军品牌农业,实现IPO。”

  2023年,艾迪晶完成了对山东劲豆的控股,正式进军大豆生物育种及商业化应用领域。同时,布局海外、向种植业进军,在安哥拉建设1万公顷农场项目今年将落地。

  

  

  艾迪晶并购山东劲豆

  资本青睐生物育种站上风口

  监管政策的渐次开闸,生物育种产业化站上风口。

  业内人士预测,国内生物育种已在爆发的前期,将承载未来10年种业的增量。

  2017年成立的未米生物,已完成了两轮融资。总经理许洁婷介绍,未米生物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正积极进行股权融资。

  双绿源近年获得了多家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包括武汉农创基金、三亚崖州湾创投、富邦高投基金等。前不久,又获得了隆平生物2000万元的产业投资。

  

  

  双绿源获多轮风险投资

  据介绍,隆平生物是生物育种的国家队,双方合作在光谷中国种都大厦,打造基因组育种公共服务平台。

  去年底,武汉伯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伯远生物”)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毅达资本领投,中力资本、武汉农创基金等联合投资。

  近几年来,伯远生物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作为综合性植物功能基因研究的引领者,为6000多家课题组和种业公司提供底层技术服务。

  总经理李阳表示,伯远生物将持续完善生物育种研发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将伯远生物打造成深耕武汉,面向全国的生物育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生物育种实验室里的大豆新品种

  武汉贝纳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第四代基因测序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公司的营收将突破亿元,将完成A轮融资5000万元,把业务延伸至生物育种的商业化应用,并建设海外实验室。

  对于金融机构,生物育种也是必须抢占的新领域。沙龙上,武汉农商行、湖北农发创投基金、光谷新技术产业投资公司的代表,高度关注生物育种的发展前景,与相关种企进行对接,表达投资意向。

  专注于现代农业产业政策分析研究的重庆35斗公司总经理高康平说,近年,种业迎来投融资热潮,湖北、武汉是斩获种业投融资最多省份之一。他建议,未来,湖北、武汉要集聚种业全产业链要素,打造完整种业产业链,同时立足于“一带一路”,输出“中国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为全球粮食安全服务。

  

  生物育种实验室里的玉米苗种

  附件:

   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原文链接:http://nyncj.wuhan.gov.cn/xwzx_25/whsn/202403/t20240312_237133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友情链接: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参考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国信涉农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参考网 nmckw.org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39793号-19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376号

联系电话:010-56019387、010-80440269、010-69945235
监督电话:1851694831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 qgsndy@163.com 客服QQ : 2909421493 通联QQ : 21355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