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人不闲 机手集中培训忙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保障土壤的健康可持续生产是农业技术的重中之重。“冬闲人不闲”,近期,市农机总站在阎良、蓝田、长安组织开展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专题”系列培训共5场次,共200余名农机手参训。
我国在东北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已三年多时间,其带来的农业经济、生态综合效应正逐步显现。市农机总站特邀请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保护性耕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农业大学王瑞丽副教授,在长安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介绍东北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秸秆覆盖免耕、秸秆覆盖垄作、条带耕作等不同技术模式的情况,分析促进作物稳产增产与地力恢复提升的实践经验,给广大机手鼓足了士气、提振了信心。
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免(少)耕、秸秆还田、病虫害管理和深松等现代耕作制度为主要内容,此次专题系列培训结合省市主推的小麦宽幅沟播、玉米密植高产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解剖麻雀,给农机手讲解保护性耕作“四项技术”、“三项原则”的基本逻辑,分析其在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理论依据。
理论培训结束后,农机手共同观摩了小麦宽幅沟播机、玉米5335播种机、无人飞防机等保护性耕作机具,探讨复式作业机具和构造和原理,对新技术和精准施肥的潜能表示认同,并有意愿在农业生产中努力践行。
训后反馈讨论环节,农机手纷纷表示,这次培训形式丰富,讲解生动实用。学员们不仅知道应该怎么干,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干。大家达成共识:保护性耕作“多覆盖、少动土”的核心技术,是确保保护性耕作高质量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坚持“质量优先”原则,将技术的规范操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参训人员一致承诺:粮食生产环节的安全要由大家一起守护,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转化为“藏粮于机”,用手中的机具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农机人积极贡献。
分享:
原文链接:http://nyncj.xa.gov.cn/xwdt/zhxw/175078581390182400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