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区农业农村工作办公室、沂河新区社会发展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安排部署,切实抓好小麦秋种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市农技中心制定了《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好落实。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9月27日
2023年全市小麦秋种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
今年秋种工作,要在玉米适期晚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小麦适期晚播,围绕绿色高产高效目标,狠抓“秸秆还田、深翻整地、种子优选包衣”播前措施落实,大力推广以“适期、适墒、适量、适深和宽幅精播、播前播后镇压”为主要内容的规范化播种,搞好地头播种,全面提高全市小麦播种质量。各县区要持续开展“万人下乡稳粮保供”农技服务大行动,蹲点包片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扎实搞好小麦秋种关键技术的落实。
一、秸秆精细还田
一是粉碎秸秆。前茬秸秆充分打碎,长度不超过5厘米,并均匀抛洒还田。如收获时秸秆没有充分粉碎,须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高性能秸秆还田专用机再打1~2遍,确保秸秆精细还田。二是配施腐熟剂。对还田秸秆量较大地块,每亩施用腐熟剂2~4公斤,加速秸秆腐熟分解。三是增施氮肥。对于秸秆还田量较大、土壤肥力一般的地块,亩增施纯氮2~3公斤。
二、科学施肥
一是增施有机肥。结合整地施足基肥,鼓励增施有机肥。一般地块亩施腐熟堆肥(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二是配方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产量等确定基肥用量,推荐适合当地的小麦专用配方肥。亩产400~500公斤的地块,亩施配方肥40公斤;亩产500~600公斤地块,亩施配方肥50公斤;亩产600公斤以上地块,亩施配方肥55公斤。缺锌或缺锰地块可亩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缺硼地块可亩施硼砂0.5~1公斤。有条件的县区,可结合项目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
三、深翻整地
一是深耕翻。根据地块大小,选择适宜耕幅的牵引犁、悬挂式翻转深耕犁、悬挂式装配合墒器的翻转深耕犁等进行深翻,耕深不低于25厘米,确保打破犁底层,深埋秸秆、杂草和病虫残体。注意耕深要逐年加深,3年至少深翻一遍,尤其是秸秆还田量大的地块应每年深翻一遍。未深翻地块至少旋耕2遍,耕深不低于15厘米。二是土地整平。耕翻后,要使用动力驱动耙或旋耕机及时耙平镇压,紧实土壤,压碎坷垃。
四、优选品种
一是优化品种布局。要按照“品种与生态区域、地力水平、播期茬口、水浇条件等相匹配,高产与优质相配套”的原则,结合各县区品种对比试验示范结果,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如济麦22、鲁原502、临麦9号、垦星8号、烟农19、菏麦29、烟农1212、烟农999、山农28、太麦198等,示范种植烟农377、山农29、烟农215、鑫星617等。要避免选用抗寒能力弱的春性品种和自留种。有条件的县区可支持社会化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为农民提供统一供种服务。二是优化品种结构。可通过发展订单生产,积极扩大强筋、中强筋、富硒小麦等特色专用小麦面积。强筋品种建议选用济麦44,示范种植中麦578、济麦5022、鲁研1403等品种;中强筋品种示范种植泰科麦33、济麦55、圣麦918、岱麦366、山农47等品种;功能性品种示范种植山农48、济麦8040等品种。
五、种子处理
要做到小麦种子药剂处理全覆盖。根据当地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情况,科学选择包衣拌种剂,重点防范小麦茎基腐病及地下害虫。小麦茎基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择使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咯菌腈、苯醚·咯菌腈、井冈·枯芽菌等药剂包衣或拌种;地下害虫、苗期蚜虫和红蜘蛛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辛硫磷等药剂包衣或拌种。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的地块,可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的药剂包衣或拌种。必要时可对市购种子进行二次包衣或拌种。
六、规范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统筹抓好玉米适期晚收和小麦适期晚播,我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8日至20日。二是适墒播种。小麦播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播前墒情不足地块,要提前浇水造墒或播种立即浇蒙头水;墒情过多地块,及时开沟散墒,做到适墒下种。三是适量播种。在适期播种情况下,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5~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3~16万。在此范围内,高产田宜少,中产田宜多。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的,每晚播2天,每亩增加基本苗1~2万。四是适深播种。重点推广小麦宽幅精播技术,苗带宽度7~10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切忌过深过浅。播种机行进速度以每小时5公里匀速行进为宜,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五是提高地头播种质量。针对牵引动力机械调头造成的地头播种质量差等问题,采用垂直播种法,在地头按照田间播种行相垂直的方向进行播种,做到不漏播、不重播,避免出现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七、二次镇压
播前播后镇压是确保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措施。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秸秆还田地块,要在小麦播种后采用机械镇压器再镇压1~2遍,提高镇压效果。积极推广应用立旋整地双镇压高性能播种机,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破碎坷垃、平整地面、播前镇压、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
八、封闭除草
对于雀麦、野燕麦、多花黑麦草、猪殃殃等恶性杂草多发地块,在小麦播后3~4天左右,可选用砜吡草唑、吡氟酰草胺、氟噻草胺等药剂或上述药剂的复配制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施药时,麦田要墒情适宜,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确保除草效果。
九、积极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
(一)减垄增地。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小麦减垄增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小畦为大畦,改大垄为小垄,并统筹安排小麦-玉米周年茬口种植规格,实现减垄条件下小麦、玉米双季规范化种植和机械化作业。
(二)水肥一体化。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加大大田作物水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喷灌、微喷、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要因时因地制定精准灌溉制度,精确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适时适量地满足小麦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显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等目的。
原文链接:http://nyj.linyi.gov.cn/info/1036/36401.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