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多措并举助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
近年来,大竹县蚕桑产业发展遇到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是蚕茧质量差,蚕茧价格低,从而影响蚕农的积极性。为了改变现状,大竹县农业农村局与妈妈镇梅岩村、大竹县久远蚕桑专业合作社商议,以大竹县久远蚕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着力提高蚕茧质量,助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恢复活力。
一、改良桑树品种,提高桑叶质量。2020年在妈妈镇梅岩村嫁接川桑98-1、川桑48-3、湘7920等优良桑树品种,提高了桑叶的质量和产量,为蚕茧高质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二、配备设施设备,搞好小蚕共育。县蚕桑站给妈妈镇梅岩村2个共育室各配备了1套自动升降温设备。培育专业小蚕共育员,规范小蚕共育技术,为广大蚕农能养好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技术指导,夯实养蚕基础。每年在妈妈镇举办蚕桑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同时蚕业研究所信息室主任、《四川蚕业》主编、大竹县“三区”科技服务专家陈义安等专家团队在养蚕管桑技术上提供强力支撑。
四、推行自动上簇,蚕茧提质增效。推行方格簇自动上簇,但因木质方格簇成本较高,蚕农使用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县蚕桑站的不懈努力,争得市上支持,解决部分木质方格簇,配备自动采茧机。发动梅岩村拿出产业发展资金,以“先供后抵”的模式帮助蚕农使用,直到抵扣完,木质方格簇归蚕农所有。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蚕茧的质量和产量,也为蚕农后续发展产业提供了设施支持。
经过大竹蚕桑站的不懈努力,今年春季大竹县久远蚕桑专业合作社自动上簇蚕种44张,单产42公斤,鲜蚕茧销售均价59元/公斤,蚕茧质量大幅提高,蚕茧价格翻一番,蚕农效益显著增加,大竹县蚕桑产业发展步入新画卷。
相关链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7/19/3f59fb881ed2486884a294fc5108c7a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