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多措并举发展稻渔产业
隆昌市已经发展稻渔综合种养17.1万亩,其中标准化稻虾种养8万余亩。2022年隆昌市优质水稻、水产品、稻田虾年产量分别是14.6万吨、3.9万吨、1.06万吨,稻渔总产值达18.43亿元以上。隆昌市先后获评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市、四川省首批“隆昌稻田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西部渔米之乡等荣誉称号。
政策引领,做大产业规模。一是规划引领。市委市政府将稻渔产业确定为35万亩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的龙头,制定了稻+渔产业发展的近、中期及远期(20万亩)规划,确定了“三核一带”稻渔产业区域布局,制定了古湖稻渔和星光渔果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等,重点在南部和北部发展稻渔产业,引领稻+渔产业集聚、园区发展。二是标准引领。出台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程》等技术规范,对开沟占比、种养规格、管理要点等明确了标准和规范,为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提供了指南和技术标准。三是扶持引领。制定了《隆昌市稻渔产业奖励扶持办法》,对标准化“稻+渔”在开沟、种苗、防逃设施等方面给予奖励扶持,验收合格亩奖励补助1050—1350元;率先在全省开展稻渔产业特色农业保险试点,采取“农户出资+财政补贴”方式,给予参保金额75%补贴。
服务配套,搭建产业支撑。一是搭建供销服务平台。围绕解决稻虾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供应和销售等问题,着力产业配套服务,全市成立稻渔联合总社,总社成员社16个,稻田小龙虾分社成员达100多户,全市形成了以联合总社为纽带的稻渔产业发展联盟,抱团发展。二是搭建技术服务平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扶持等办法,与上海海洋大学等8所科研院校合作成立稻渔种养专家大院、科技小院,解决稻渔技术引进、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等种养技术问题,指导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农户标准化生产。三是搭建技术交流学习平台。通过农业农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业合作社及专家大小院等平台,深入开展稻虾技术培训,每年培育稻虾新型职业农民100多人,专合社培训种养人员3000多人次,专家大院培训种养人员1000多人次。
机制健全,带动农户增收。一是采取大园区联结带动业主方式。在稻虾规模集中区,建立古湖稻渔、星光渔果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引导、服务业主发展适度规模稻田虾种养,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二是采取村集体联结带动农户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与业主、农户建立合作共赢的稻虾发展模式。三是采取专合社联结带动农户方式。全市稻虾联合社将适度规模的稻虾种养农户联结形成抱团发展联合体。四是采取市场联结方式。成渝小龙虾营销大客商,与基地业主、大户联结建立订单销售、专供专营。
原文链接:http://nynct.sc.gov.cn/nynct/c100632/2023/5/12/02bcbe3de5b6488e90a8878445d3f27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