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增产助增收,高接换种助力漳州荔枝龙眼产业发展
一、基本背景
漳州地处“闽南金三角”,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降雨量在1500-1700mm左右,无霜期长达340天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8%-85%,冬季有“天然大温室”之称,土壤主要为红壤和砖红壤,风化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2%以上, pH值5.0-6.5,水果宜种性广,品种资源丰富,是全国荔枝龙眼的主产区之一。荔枝龙眼在漳州种植业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推动漳州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强劲的产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漳州市荔枝龙眼发展迅猛,成为种植面积较大的水果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品种结构单一,产期集中,效益低下,丰年增产不增收,价格持续走低,大大影响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致使许多果园失管,严重影响了荔枝龙眼产业的发展。
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荔枝龙眼产业要顺应改革潮流,生产更多更优质的果品,来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品种结构调整是最重要的抓手之一。为促进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推进产业结构改良升级,漳州市充分利用现有果树资源,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通过高接换种示范推广,引进荔枝龙眼优新品种,促进优质品种多元化,错开产期,提升效益,推动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成就
漳州荔枝面积18.4万亩,以中熟品种“乌叶”和“兰竹”等产量高、品质中等的品种为主,占全市荔枝的82.5%,晚熟品种约占13.5%,早熟品种占4%左右,产期较为集中。近几年,漳州市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引进了井岗红糯、仙进奉、岭丰糯、冰荔、观音绿、巨美人、无核荔、凤山红灯笼、紫娘喜、红绣球等30多个品种,示范推广荔枝晚熟优质品种,建立高接换种示范基地20个,大大带动了全市的荔枝高接换种的步伐,到2022年全市实施高接换种的荔枝园近2.5万亩,已投产面积1.9万亩。截止2021年底,累计新增销售额16.34亿元,新增利润12.01亿元。
目前,全市引进井岗红糯、仙进奉、岭丰糯、冰荔、观音绿、巨美人、无核荔、宝石1号、冬香、翠香等荔枝龙眼优新品种30多个,建立优新品种示范点20多个。通过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科研院所技术对接,不断提升果园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果品提质增效。
三、实践探索
(1)漳浦赤岭探索发展晚熟荔枝产业
赤岭畲族乡位于北纬24°、东经117°,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1.2万亩,山地面积10.8万亩,是漳浦农业大镇。全乡水果种植面积3.1万亩,其中荔枝1.8万亩,荔枝主产区集中在杨美村、油坑村、山平村、石椅村。
赤岭乡种植荔枝产业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一是气候条件适宜。赤岭乡属亚热带润湿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基本无霜,年平均日照时间长,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较大,能满足荔枝的生长结果。年平均降雨量丰沛。雨季在3-10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11月至次年2月为干季,干燥气候有利于荔枝分芽分化。二是土壤适宜,主要土壤类型为赤红壤、红壤、盐碱土等。土壤肥力中等,基本上适合荔枝的生长发育需求。三是晚熟优势明显。由于地势、海拔较高,积温较低,春季气温回升慢,夏季积温低,晚开花,推迟成熟的条件,且冬季无霜冻、温度较高,适合晚熟荔枝生长、发育成花、坐果的特殊小气候生态环境,可以使荔枝采收期推迟。传统荔枝自然成熟期在7月上旬,晚熟荔枝成熟期则在7月下旬以后,其成熟期比其他地区迟10-20天,因此,赤岭晚熟荔枝可延迟到8月上中旬采收。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传统乌叶荔枝种植,历经十多年发展,90年代全乡荔枝规模最大时达4万亩。后因各种因素影响,荔枝价格不景气,收益差,严重影响了荔枝种植户的积极性,赤岭荔枝产业自1998年以后便急转直下,并长期处于低迷。
近年来,赤岭乡高度重视荔枝产业振兴,结合本地具有天然晚熟的优势,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大力发展晚熟荔枝。在上级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品种改良推广,同时推广荔枝标准化种植规程,通过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应用水肥一体化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实现绿色高效种植。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抱团发展,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据统计,目前赤岭乡已通过矮化、高位嫁接技术推广种植晚熟荔枝达1.4万亩。主要品种有无核荔枝、双肩玉荷包、蜜丁香、红绣球、井岗红糯、仙进奉、冰荔等。荔枝种植产业产值6000多万元。

(2)畲家生态农场建立晚熟荔枝示范基地
漳浦县赤岭畲族乡畲家生态农场晚熟荔枝种植基地位于赤岭畲族乡景垅场-欧林乡办场。平均海拔130米以上,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适合荔枝种植,特别是晚熟品种。赤岭乡因海拔和气候因素,荔枝较其他全市乡镇晚熟上市有15天左右。畲家生态农场自1995起开始种植乌叶荔枝,1999年由于乌叶荔枝价格大幅下滑,该果园基本属于亏损状态。2000年至2005年期间南山华侨农场引进双肩玉荷包荔枝试种成功,畲家生态农场紧跟其后,利用原一部分乌叶荔枝进行高接换种玉荷包品种,取得了一定的效益。2010年随着海南琼A4号品种的出现,畲家农场在市、县农业部门和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指导下,敢于创新,引种和嫁接该品种,经过几年的嫁接摸索和精心培育下目前已投产的琼A4号有300多棵,今年以来,单棵产量上百斤,平均价格每斤22元,经济效益可观。畲家生态农场发展到目前种植晚熟荔枝有120亩,主要品种有双肩玉荷包、琼A4号、井岗红糯、冰荔、仙进奉、紫娘喜等品种。辐射带动周边
景垅场、杨美村群众种植和嫁接晚熟荔枝有4000多亩。

(3)天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引进优质晚熟龙眼
漳浦县天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储良龙眼基地位于美丽的侨乡-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该果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资源,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无霜期353天以上。陈保国于上世纪90年代向多位村民承包150亩山地和农地,经开荒种植福眼品种120亩及建设养猪场进行立体种养结合。到了20世纪初,福眼品种由于品质差,生产成本高,该果园已出现亏损状态。2013年,公司在市、县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在国家荔枝龙眼产业体系漳州试验站技术支持下,从广东高州市引进储良龙眼晚熟优良品种进行高位嫁接,并配套水肥一体化、果园节水灌溉等高优栽培技术。储良龙眼原产广东高州市分界镇储良村,是龙眼著名珍稀优良品种。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冠半圆形,开张;果穗较为紧凑,穗长25-30厘米,果粒大小较均匀;果大,平均单果重12-14克;果皮黄褐色,较平滑。果肉蜡白色,透明,易离核;肉质爽脆,汁较多,清甜带蜜味。可溶性固形物20-22%,最高达24%,可食率69-74%,是为上等鲜食龙眼水果。
该果园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现可年产优质龙眼60多吨,近三年平均售价5元/斤,产值6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高接换种300多亩,新增产值300多万元。

四、经验与启示
(1)品种改良促增收
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漳州试验站,漳州市引进了井岗红糯、仙进奉、岭丰糯、冰荔、观音绿、巨美人、无核荔、凤山红灯笼、紫娘喜、红绣球、宝石1号、冬香、储良等多个品种,示范推广荔枝龙眼晚熟优质品种,建立高接换种示范基地,带动全市荔枝龙眼高接换种的步伐。荔枝龙眼新品种和高接换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漳州荔枝龙眼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了果农增产增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一是延长采摘期,推迟上市。通过高接换种,采摘期从原来15天延长至40天。二是提高售价,增加收益。晚熟优质荔枝品种早结丰产稳产、产量高、价格高,效益高,地头价高于乌叶5倍以上,2022年仙进奉、岭丰糯、观音绿、无核荔等晚熟品种地头价均在每斤20元以上,以一亩产量2000斤左右来算,每亩收入可达4万元,经济效益提高了8倍以上。
(2)技术提升促增产
加强与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科研院所技术对接,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引进果树优新品种,推广应用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面提高荔枝龙眼标准化生产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形成品质优化、效益提升的产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辐射面上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3)示范引领促发展
通过建立示范片,建立井岗红糯、仙进奉、冰荔、宝石1号等优新品种示范片40多个,树立示范牌,介绍品种、种植技术等基本情况。通过树立典型示范,带动周边果农推广种植优新品种,从政府让大家种到群众主动种,化被动为主动,加快了优新品种的推广种植。召开现场观摩会,增强果农对果树优新品种的认知度。2018年以来连续几年在龙海双第、程溪等地召开井岗红糯、观音绿、仙进奉等荔枝龙眼优新品种现场观摩会,观摩会邀请专家、农场主到现场,介绍优新品种的特性、成熟期、市场售价等,让果农了解优新品种特性,增强果农改良果树品种的积极性;同时通过现场品鉴,让果农对优新品种果实品质特性有较直观的认识。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手册,在漳州广播电台农友之声栏目介绍荔枝龙眼新品种,在福建广播电视台乡村振兴公共频道田园公开课介绍《荔枝高接换种技术》,编写技术手册《克服荔枝中晚熟品种“大小年”产业技术方案》、《荔枝新品种及高接换种技术》,通过下乡技术指导、现场观摩会及培训发放到果农手中,让果农认识优新品种的特性、优点、成熟期,学习优新品种种植管理技术,累计发放5000本技术手册。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行果树优新品种介绍及种植技术培训,年培训人数达300多人次,提高果农种植管理技术水平。
强大的市场为荔枝龙眼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漳州市顺应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引进、培育品种优、品质高的果品,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加快荔枝龙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原文链接:http://nyncj.zhangzhou.gov.cn/cms/html/zzsnyj/2022-12-26/1559091263.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