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农业农村局提醒广大农户注意防治玉米锈病
南方锈病对玉米生产为害很大,可对玉米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当前我县正处雨季,多阴雨、气温高、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玉米锈病的侵染和传播,鉴于去年南方锈病在我县发生危害,望广大农技人员、广大种植户、合作社等玉米经营主体,高度警惕,注意收看、关注气象预报,特别是提前施药预防,对防控南方锈病非常重要。
一、发病症状
玉米锈病常见的有南方锈病和普通锈病两种,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雄穗,其中,普通锈病在叶片上常产生长条状、略突出叶片表面的孢子堆,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的粉末。南方锈病发病时,在叶片上散生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周围表皮翻起,散出铁锈色粉末,即病原菌的夏孢子。植株生长后期,两种锈病都会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冬孢子。玉米锈病发生造成植株叶片褪绿、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叶片干枯,植株提早衰老死亡。
二、发病原因
侵染途径:普通锈病菌源来自病残体,南方锈病菌源来自南方的夏孢子,成为该病初侵染源。田间叶片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蔓延扩展。
1、品种抗性差。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生产上通常早熟品种易发病,甜质型玉米抗病性较差,另外叶色黄、叶片少的品种发病一般较重,而马齿形品种比较抗病。
2、气候条件适宜。高温多湿、连阴雨、多雾或阳光不足季节,常发病重。
3、栽培管理不当。地势低洼,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利于玉米锈病的发生。土壤严重板结,未及时中耕松土导致植株生长发育不良的田块也有助于该病的流行。通常氮肥施用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玉米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的大区域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防治措施重点以抗病品种和提前预防为主,以栽培、药剂防治为辅。
1、种植抗病品种。不同玉米品种对锈病的抗性有较大差异,使用抗病性强的品种是控制玉米锈病的有效途径。
2、科学田间管理。适期播种;适当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营养剂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性;合理控制密度,改善通透性能。种植前及早清除田中及周围的病株残体,若生长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集中销毁,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茎叶,集中烧毁或沤肥。实行轮作,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可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对零星发病的玉米,随时拔除病株及残余病体。
3、药剂防治。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吐丝期进行预防性喷雾防治,在发病期进行应急性防治。采用药剂有丙环唑、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减轻对产量造成的影响。
注意: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科学施药,交替轮换用药。喷药防治时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强光时段。
原文链接:http://nyncj.tangshan.gov.cn/nongmuju/nmjxianqudongtai/20220804/145085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