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采取“三三”措施取得成效
从去年11月份以来,南阳市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采取破解“三难题”、谋实“三载体”、做到“三常态”机制措施,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现“四起来”,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由“脏乱差”向“净靓美”的焕新蜕变。至目前,全市累计清理垃圾堆、带33.4万处、清理坑塘1.7万个、整治乱搭乱建4.8万处、清理残垣断壁5.4万处、整治“空心院”4.2万个、整治规范集镇市场1145个、整治广告牌、栏4.3万个。在全省两次阶段性评比排名中分别取得了第三名和第一名的好成绩,市委书记朱是西两次作出批示指示,对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并要求持续加力,再创辉煌,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两次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通报表扬。
破解“三难题”。以为民、惠民、利民为导向,千方百计解难题、治顽疾。一是解决群众“不积极”的问题。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和各县市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在集中整治行动中锻炼队伍、锤炼作风、检验识别干部,推动广大干部与农民群众同劳动、共整治,携手建设美好家园;采取群众互评、设置光荣榜等线上线下、传统现代媒体齐上阵的舆论宣传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从“站着看”到“一起干”转变。二是解决任务“落地难”的问题。针对拆除残垣断壁难,探索统一设立界桩明确权属的办法,解除群众后顾之忧;针对空心村整治难,采取“一宅变四园”的办法,有效利用闲置空间;针对群众生活方式改变难,制定村规民约,倡树文明新风。三是解决资金“来源少”的问题。实行“财政拿一点、镇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筹资模式,全市累计完 成各类直接投资8.3亿元;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包装争取了南召县鸭河口库区乡村振兴项目等上级专项债、PPP项目8个共计27.6亿元。
谋实“三载体”。坚持抓“六清”治“六乱”主线不动摇,理思路、谋载体、出成效。一是用实“动态清零”。在全市范围内以自然村为单元,对脏乱差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台账式管理、清单式销号,由市专班逐个验收,动态清零,长效监管。目前,全市90%的自然村已通过清零验收。二是抓实路域整治。组织公路部门专业人员,聚焦国省县乡村五级道路违章建筑、非公路标志标牌、路肩边坡损坏等重点问题,进行详细摸排标记,逐县市区下发整改交办单。目前,12650个交办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3515公里道路实现路域“畅美”。三是做实全域增绿。结合科学绿化,以廊道、游园、庭院和村庄“四旁”为重点,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目前,已栽植各类林木花卉3500余万株,美化游园、打造微景观2.13万处。
做到“三常态”。采取“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有效防止“一阵风”。一是常态化保洁。用好“四员”队伍,全市17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初步形成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体系,做到日产日清,实现“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二是常态化监管。积极构建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网格化责任体系,实行市级领导分包县市区、联系一个乡镇解剖“麻雀”责任制;县级部门领导资源、人力资源、执法资源全部下沉乡、村、组;乡、村干部深入结对帮扶村和联系户,全方位构建集中整治基础网格体系,确保人员、任务、责任、工作落地落细,实现由“一时净”向“长期美”转变。三是常态化暗访。根据山区、平原、城区不同情况,分类制定暗访重点和评分标准,严格执行“周暗访周总结周通报、月排名月调度月表态”推进机制,对整治不力的负面典型公开曝光。
责任编辑:王志远原文链接:http://nynct.henan.gov.cn/2022/05-17/244989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